具攻擊性嘅討論
又題:點解 Law 嘅 tutorial 好悶
讀咗四年 GLaw,都上過唔少科嘅 tutorial。我自己因為個興趣喺 political theory 度,所以除咗有 law 嘅 tutorial 之外,亦都上咗好多以政治哲學做主題嘅課堂。要簡短噉概括呢兩類型嘅 tutorial 有咩分別,就係政治哲學嘅課堂討論啲人攻擊性好強,而喺 law 啲 tutorial 嘅討論,大家嘅發言都比較平實同穩陣。
先講咗政治哲學嘅課堂討論。之所以話佢嘅攻擊性好強,係因為每次一個人提出咗一個論點之後,往往啲人就開始針對嗰個論點發掘漏洞或者尋求闡述。當然,呢個攻擊性唔係針對提出論點嗰個人,而係針對論點本身。
而呢啲具攻擊性嘅討論嘅價值,在於討論嘅參與者喺討論完結後往往會攞到一個比本身打磨得更好嘅論點。論點本身説唔説服到其他人其實唔重要,重要嘅係喺討論之後討論者對於本身個議題有更細緻嘅理解。
譬如上個禮拜嘅討論,就講到一個國家應唔應該介入去令人民嘅文化生活更好,抑或應該由人民自行發展文化。
喺其中一個論點,我就提出國家既然到介入令人民嘅健康教育等方面生活質素更好,噉點解唔可以介入去提升人民嘅文化水平呢?
另一位討論者就問,我噉講係咪即係話人民嘅健康以及教育,同文化發展冇重大差異?
而呢條問題的確窒咗我一下,不過我都嘗試回應:人民嘅健康、教育同文化發展無論重要性抑或佢哋嘅影響,當然各自唔同。但係喺制定政策同分配資源嘅角度嚟講,國家選擇去發展文化生活雖然未必有好高嘅優先度,但都至少係一個可接納嘅選項。至於點樣分配,分配幾多,可以由人民參與討論得出。
顯然,畀人攻擊過後嘅論點,比起本身細膩好多。而呢個就係政治哲學嘅 tutorial 嘅特質:討論參與者嘗試攻擊大家嘅論點,然後得到一啲更加完整嘅觀點同論點。有時個攻擊本身唔係特別完整,甚至乎係為咗挑一啲 edge case 嚟講,但係往往係呢啲嘅問題,先最能夠提升討論本身嘅內涵。
對比之下,law 嘅 tutorial 就比較平實。不過講定先,唔係話個討論質素低,而係 tutorial 入面個氣氛好唔同。每個人講嘅嘢都都好穩,唔會冒風險去作答,儘量講啲最安全,自己最肯定嘅答案。而 tutorial 入面都甚少針對各個參與者之間嘅討論,通常都係 tutor 同參與者之間嘅互動,而唔係參與者之間互相針鋒相對。
要講多次,唔係話噉樣唔好,但係作為參與者有時覺得 law 嘅 tutorial 因為噉而好悶。可能呢個都關學科嘅特性事,始終冇人會想自己個律師成日喺度 take risk 而唔係做一啲最安全嘅嘢。但係變咗每次離開 tutorial 嘅時候,都覺得冇攞到啲咩特別細膩嘅諗法離開,而只係攞到一 set 四平八穩嘅答案。
呢個觀察亦都引申到,其實冒風險先係獲得新知識甚至新成就嘅方向。喺政治哲學嘅討論度,見到嘅係其實參與者都唔驚講一啲弱嘅論點出嚟:無論講啲咩論點出嚟,都一定有其他參與者出嚟幫我打磨論點,從而令到大家都攞到一啲更細膩嘅諗法離開。同時,攻擊其他人論點嘅討論者,無論自己嘅攻擊成唔成功,都會令到討論向前行,又或者闡述返一啲本身唔清晰嘅論點。唯獨是每個參與者都冒上犯錯嘅風險,overall 先有前行嘅機會。
同樣,生活亦如是。好多人嘅成就,都係透過試吓一啲有風險嘅道路,先獲得成功。譬如 Mark Zuckerberg 當然可以繼續喺哈佛讀書,但佢見到 Facebook 嘅雛形有成功機會,就 drop out 出去冒險。佢繼續讀哈佛會唔會搵唔到份好工?唔會嘅,但係個高度肯定冇好似依家咁高囉。
四平八穩嘅生活有冇錯?當然冇,但係唔打開前面度門,又點知門後面係點嘅世界?即使唔成功而要 fall back on 一個平穩嘅生活,at least you tried, right?